周边城市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

舟山信息网

哈佛研究: 那些长大后有成就的人, 童年都有这个相似处...

2021-1-10 21:22:15 1288 0

[复制链接]
宋雨 发表于 2021-1-10 21:22:15 |阅读模式

宋雨 楼主

2021-1-10 21:22:15

许多父母认为,孩子如果学习好,将来成就少不了。不过,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,成年后的职业成就水平高的人,在童年时有一项相似之处:他们从小就会做琐碎的家务。
在职场中,最重要的思维是如何解决问题,而家务锻炼了孩子的踏实负责、不畏麻烦的态度,并逐渐内化为一种思维。在日本,学校里也会提供机会锻炼孩子的这种品质。由此可见,“承担责任、踏实做事”和学习知识一样重要!
作者:千寻妈妈;本文来源:公众号“东西儿童教育”(id:eastwest_edu),我们是一群行走在中美两地家长,分享地道的美式教育理念实践,和靠谱的中国育儿实战攻略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一、
周末天气不错,约了两家人一起户外野餐。吃完午饭,孩子们一哄而散跑远处玩去了,面前的野餐垫上一片杯盘狼藉。
千寻也想和小伙伴一起去玩,却被我拉着一起收拾残局,把用过的一次性碗碟和剩余食物用事前准备好的环保袋装好,再丢到附近的垃圾桶里。这些是她从小就被要求做的事。在我们家里,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,是最基本的规范。
千寻4岁半左右,吃完饭后,会兴致勃勃地学着我们收拾碗筷,那时候她的精细动作发育还不完善,常常是拿着杯子往厨房走的半途中就把杯里剩余的牛奶全洒里,还打碎过好几次碗。
这种情况下,即使孩子“帮倒忙”,也一定要给予肯定的态度。因为我只是希望她从参与家务开始,学会承担起自己作为家里一分子的责任。
从家务中获得“承担责任、踏实做事”的品质,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影响深远。
很早前我就看过一份哈佛格兰特研究,研究人员跟踪了268名哈佛毕业生和456名贫困家庭的男孩,后来又引入斯坦福大学教授对1500名学生的研究记录,试图寻找一个答案: 那些成年后有成就的人,童年都有什么相似处?
其中有一项发现,可能90%的家长都没想到——成年后有成就且过得较幸福的人,有个重要的相似处: 他们从小就会做那些看似琐碎的家务。
关于这点,斯坦福大学教授朱莉解释说: 那些职场中获得成就的人,都有一种“撸起袖子踏实干”的思维,遇到问题,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推卸责任,而是我要尽力去解决。这种思维模式不是天生的,是从小形成的。
当我们给孩子讲“承担责任,踏实做事”,这仅仅是一个道理。只有孩子把垃圾倒掉、衣服叠好,将用完餐的碗筷收拾整理到厨房…… 实实在在地去做这些点滴的家务琐事,才是把道理变成日常的践行,慢慢养成习惯,最终内化成一种思维模式。
二、
观察身边的家庭,很多父母也都知道做家务对孩子很有意义,但重视程度相比完成学习任务、培养各种兴趣还是弱一些,行动上也还停留在“道理懂但践行少”的阶段。
低龄时期,觉得孩子还小,没必要那么严格,催促几句,孩子不配合也就算了。等孩子年龄大些,又觉得做家务还不如看看书学点知识,加上课业繁忙,兴趣班也多,孩子就更没有时间参与家务。
最常见的场景就是:
“行了行了,有点晚了,你去弹琴吧,妈妈来洗碗。”
“书包爸爸帮你收拾,你赶紧去刷牙!”
其实,孩子本身很有做家务的意愿。
千寻两岁时就特别喜欢给我帮厨。当我说:“宝贝,帮妈妈把装水果的盘子拿过来吧。”她就会跑去厨房找水果盘,踮起脚够不到,还知道把客厅的小凳子搬到厨房,然后踩着凳子够盘子,再乐颠颠地拿过来给我。
这样的感受相信很多妈妈都有过—— 好像孩子小的时候挺愿意做事,长大后反而变懒了。
其实不是孩子变懒了,而是孩子萌生出承担责任、踏实做事的主动性时,父母没有给足他发挥主动性的机会,渐渐地,这种主动性就由强变弱了。
三、
关于这方面,日本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。 他们不只鼓励孩子在家中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,在学校也是尽量创造机会,让孩子有机会去践行“承担责任,踏实做事”。
Youtube上有部超火的短纪录片,名叫《日本的学校午餐》,记录了日本琦玉一所普通小学的日常午餐,短短45分钟的午餐时间,充分体现了日本对培养孩子责任感和做事能力的重视。
我看完觉得很受震撼,便拉着千寻又看了一遍,她也很受触动。毕竟亲眼看见另一个国家的同龄孩子,在一顿午餐时间里,要认真、独立地完成那么多琐事,定能感受到一种同伴带来的榜样力量。
这个扎着马尾的小姑娘名叫Yui,是日本琦玉一所小学的五年级学生,也是纪录片的跟拍对象。
c70c55e0bf664902ab0db28ab6b1b7f9.jpeg
早晨7:45,Yui背着书包出门,摄影师发现她的书包旁挂着一个小布袋,这是什么呢?
原来是每天都要带的便当盒。盒子里装有餐布、筷子、牙刷、漱口杯和擦嘴巾。学校会提供午餐,但这些用餐物品都需要孩子自行准备。
为了让孩子们知道食物来之不易,懂得珍惜,厨师们会用孩子自己在学校菜地种的蔬菜来做午饭。
77041213128b4042b6458685ccc7567a.jpeg
学校的农场
做土豆泥的土豆是学校自己农场生产的,种土豆的是本校六年级的学生。这当然不是因为日本老龄化,没有劳动力。 而是日本政府鼓励学校建立农场,让学生参与种植、养殖。
孩子们在动手的过程中,感受劳作之苦,认识大自然。也培养出孩子们对食物的珍惜和感谢的心。
63e470ee2a9d4043904139fd9dde2884.jpeg
下课铃在12:25分响起,孩子们取出餐具,将餐布铺开在课桌上。
饭食呢?需要值日生拿回来。
他们需要系上白围裙,戴好口罩和餐帽。拿着小本子的同学一一询问:“有没有腹泻、咳嗽或者流鼻涕?有没有认真洗手?”确认无误后,由老师领着去取餐。
取走食物前,孩子们会向厨房师傅鞠躬致谢:“我们是5年级2班的学生,谢谢为我们烹制美味的食物。”
然后,大家再齐心协力,推的推、拎的拎,把饭菜带回教室。
b3a15e66c6fe46e2b80eafdebf9081bc.jpeg
饭菜拿回教室后,班主任对孩子们说:“今年6年级同学为我们种了土豆,来年3月轮到我们,7月就能吃到我们种的土豆了!”孩子们一阵欢喜。
吃完午饭之后,不用老师提醒,同学们自己就会开始整理,第一件事是将牛奶盒压扁、拆开、摊平,值日生收集到所有人的牛奶盒,清洗干净之后,还要晒干,第二天再送到学校的回收站。
在日本,回收的理念深入人心,也从娃娃抓起,这些牛奶盒都要回收利用。
e8e342e983ea4932833e4a129423ef39.jpeg
第二件事是刷牙。孩子们拿起牙刷,蘸着清水刷牙。班主任也不例外,既是督促,也是示范。
26c6f34c18e54d6a9e74f6f8b02b56b1.jpeg
第三件事是打扫,不只是值日生,所有同学都会主动自觉地去清理公共区域,包括教室、楼道、卫生间,还有老师的办公室,大家沉浸在劳动的快乐中,每天如此。
3f7b321aee48485c844a1abae437f628.jpeg
这一切,都在短短45分钟午餐时间内完成。孩子们全程参与其中,在劳动与合作中,培养起责任感和实干精神。
他们会意识到 生活是实实在在的东西,不只关乎我自己的需要,更关乎我所付出的努力。
视频只记录了吃饭这一件事,而日本对孩子责任感和做事能力的培养其实是无处不在的——
从幼稚园开始,日本孩子就要自己整理书包,不论书包多重,父母都不会帮忙背。整理房间、分类垃圾都是孩子的常规习惯。有时,父母还会有意识地让四、五岁的孩子独自去楼下便利店,为家里采购日常用品。
他们有句谚语是:“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赋予,其余一切都要通过自己劳动才能获得。”
事实证明,承担责任、踏实做事和学习知识一样重要!

我们都希望每天过得充实且有意义,然而虚度光阴是每个人每个历史时期的永恒话题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

:
:
hfrfg@qq.com
: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:
http://www.0580cn.cn
:
hi!我是你们的管理员宋雨同学! 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我们能够相处得非常开心!也祝大家快乐每天!事业如日中升!

主题914

帖子1029

积分3454

图文推荐

  • 95岁屠呦呦,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

    4月30日,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新当选的院士和外

  • 原形毕露 : 牛!坐台小姐变身法官!就问你

    一个在社会上浪荡多年的舞女,竟然摇身一变当

  • 路易十六:法国唯一被处决国王,死在自己设

    1754年8月23日路易·奥古斯特(路易十六Louis

  • 每年9月28日是中国“台湾教师节”,你知道

    中国“台湾教师节”与大陆不同,它并非设定在9月

  • 秦朝是封建王朝还是帝国?历史教科书错得离

    以前历史书上都这么表述,现在好像还这么表达:

  • 中国历朝口诀,让你通晓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

    (一)盘古三皇五帝更,夏商周(西周、东周),秦

  • 印度现在还有种姓制度吗?

    印度法律上已废除种姓制度,但实际社会生活中仍存

  • 旃陀罗笈多·孔雀起义

    旃陀罗笈多·孔雀起义 公元前326年发生在印度的

  • 苏格拉底因“不敬神”“腐蚀青年思想”罪名

    苏格拉底因何而死? 公 元前399年,苏格拉底在

  • 中国现代的民主竟达不到公元前5世纪希腊伯

    古希腊雅典的黄金时代(约公元前5世纪中期) ‌伯

  • 原市委书记罗荫国:中国不就是腐败分子提拔

    评:中国官员财产公开势在必行,中国官员贪腐惩治

  • 60年轮回的“赤马红羊劫”,2026再现?这一

    在中国民间,流传着一个“赤马红羊劫”的说法,这

  • 历史上的“国人暴动”公元前841年,镐京街

    在华夏历史的漫漫长河中,公元前841年注定是浓墨

  • 为何西周和东周的分界是公元前771年?西周

    周幽王被犬戎和申侯联合攻杀,导致西周灭亡 西周

  • 混乱中的繁荣东周-“春秋战国”是何朝代?

    春秋战国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期,这一时间段大

  • 养竹子用深盆还是浅盆

    ‌竹子用深盆更适宜‌。深盆有助于竹子根系的延伸

  • 雅利安和日耳曼人有什么区别,分布在哪些国

    雅利安人的起源与历史 雅利安人一词最早出现在古

  •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农民起义!

    1. 秦朝那会儿,陈胜和吴广带头闹起义了。 在公

  • 读书怎么做批注?

    做看书批注是一个很好的阅读习惯,它可以帮助

  •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域名系统涉嫌

    企业作为法人实体,并不享有与自然人相同的隐私权

  • 五分钟理清欧洲历史,一起来感受一下欧洲三

   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欧洲历史,需要说明的是,一个国

  • 中国经济瘫痪了为何还有5个增长点?统计局

    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,中国经济迎难而

  • 改变你的语言,将改变你的世界

    语言是有力量的,好的语言让人振奋,不好的语言让

  • “薛定谔的猫”到底是什么梗?会存在“既死

    1935 年,量子力学发展正盛,哥本哈根学派的诠释

  • 中国经济环境日趋恶劣,企业生存艰辛,年仅

    4月16日,绍兴金点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治丧委员会

  • 陶渊明的《五柳先生传》与其生活理想的现代

    陶渊明的生活理想 “便欣然忘食”这一表述,源自

  • 彻底躺平的陶渊明:晚年乞讨,5子无一成器

    在后人眼中,陶渊明基本就是个“不为五斗米折腰,

  • 陶渊明最惨的诗歌,写了自己年老乞讨的经历

   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山林,过起了“采菊东篱

  • 域名WHOIS信息为什么隐藏?

    在数字化时代,域名是互联网企业、品牌以及个人的

  • 美国关税大棒砸下!中国出口企业如何应对65

    美国这次出手确实够狠!一夜之间,中国对美出口的

  • 邓玉娇持刀“抗日”致领导干部一死一伤,“

    原标题:回顾:3名官员强迫女孩陪睡,女孩反抗致1

  • 古代的皇帝都称自己为天子,你知道是为什么

    “天子”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用来指称统治“天下”

  • 儒释道三教,各自的最高神,分别是谁?

    虽然,历史上的儒教,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宗教。但是

  • 尹锡悦被罢免,韩国没有发生暴乱,韩政局将

    新华社首尔4月4日电(记者陆睿黄昕欣)自去年12月

  • 图书的书号和CIP是什么,有什么区别?

    有很多想要出书的老师还是分不清,说书号是什么?

  • 电脑显示器可以连接机顶盒看电视吗?

    很多朋友想要将电脑显示器改造成“电视”,但又不

  • 盐水蒜头的功效与作用

    吃大蒜和大蒜头气味特别重,吃完后要刷牙漱口。

  • 台式电脑的防震问题?

    关于台式电脑的防震考量涉及多个方面: 首先,机

  • 6000万粉丝网络“大V”司马南(于力)偷税

    今天,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稽查局公布司马南

  • 笑死,“立马双龟”雕像,疑似因不吉利被拆

    吉林市松花江边一个铜雕引发关注:铜雕旁的文字写

  • 公众号照片侵权取证怎么处理

    公众号照片侵权取证处理是一个涉及法律和技术层面

  • 难得不听话的将军陈伟文:海战无败绩提前归

    1988年春天,南海赤瓜礁海域波涛汹涌。陈伟文站在

  • 诸子百家之名家的“杠精大师” 公孙龙

    公孙龙 公孙龙,字子秉,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名家

  •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有区别吗?

   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有区别吗? 有,很大

  • 斯多葛学派的主要观点

    1、“逻各斯”是一个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;2

  • 亚里士多德逻辑学三段论:大前提、小前提、

    亚里士多德逻辑学三段论是逻辑学中经典的演绎推理

  • 逻辑学主要分哪两大类?

    逻辑学主要分为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两大类。 形

  • 退休干部蛋糕招标高达163.7万,某地军休所

    近日,济南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中心一则招标公

  • 这位大陆配偶被台当局废止居留许可无情驱逐

    台湾内政部门于2025年3月11日宣布,一名刘姓大陆

  • 为什么中国神仙越老越强大,希腊神仙越年轻

    在《封神演义》确立的中国道家神话体系里,越古老